登录

合作医院RSNA投稿超300篇,推想科技AI科研平台发力临床验证

作者: 赵泓维 2019-04-16 08:00
推想医疗
http://www.infervision.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商 | D+轮 | 运营中
中国-北京
2021-07-23
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
查看

在全球的放射学者心目中,RSNA(北美放射学年会)无疑是个神圣的舞台。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放射学会议,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像设备公司的最新的技术和产品的展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放射学者的最新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对于任何想在RSNA发表自己科研成果的放射学者来说,向RSNA进行投稿是走上世界放射学舞台的第一步。

 

近日,动脉网从推想科技独家获悉,2019年推想科技AI学者科研平台InferScholar® Center及科学家团队,助力多家临床合作医院共完成RSNA投稿超过300篇(RSNA投稿截止日为芝加哥时间4月10日,现已截止)。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仅为6篇。

 


屏幕快照 2019-04-15 下午5.07.30.png

推想科技用户投稿分布

 

据RSNA2017稿件统计结果显示,这一年共收录了340篇,中国学者投放的稿件已在当年创造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距推想与合作医院投稿数量仅相差不到40篇。

 

AI科研亟需临床验证

 

从2012年科研人员再拾起淡忘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到如今各类人工智能产品落户医院,仅仅过了不到8年。一切或许还是发展得太快了,科研仍需要时间验证,产品亦需要科研的支持。

 

在2019年春节期间,RSNA最新的旗舰杂志《Radiology: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杂志主编Charles博士就曾写道:“现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公司都宣称自己具有某种功能的AI系统,但是这些系统是否能够达到他们宣传的效果,必须要经过非常严格的临床验证。” 

 

事实上,RSNA 2018的200篇入选人工智能(AI)板块的摘要(包括口头发表、海报展示)中绝大多数是基于某种AI算法的技术可行性实验(technical feasibility study),也就是对某个模型做一些微调,通过小样本数据进行测试,更偏重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方面的初步探索, 而基于成熟商业AI产品的临床科研验证文章极少。

 

而早在2018年夏季,推想科技创始人&CEO陈宽就开始考虑AI学科建设和规模化临床验证性科研的布局,几个月后创建了致力于用AI深度学习技术与医生一起进行临床验证性科研合作的推想iCR,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了由海外归国的博士后、国内顶级医院的设备专家、AI深度学习科学家组成的iCR团队,邀请了原GE医疗中国CT影像研究中心 (CTRC) 主任和首席科学家沈云博士担任iCR院长。

 

加入推想后的沈云博士立刻投身于基于InferScholar® Center的创新之中:“目前大部分医学AI的科研课题都偏重于用AI算法进行概念性验证,以临床为中心、真正通过临床验证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而医学是最严谨、讲究实证的学科,医学AI也不例外——任何成果在应用于患者之前,都需要严格的研究、在有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结果、以及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临床验证。

 

 屏幕快照 2019-04-15 下午5.08.16.png

推想科技全球临床科研合作学院(iCR)院长、首席临床科研合作科学家

沈云博士

 

因此,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亟需更多医者投入到相关研究之中,加速真实世界环境的临床验证,用科研成果对现有AI的发展佐以证明。InferScholar® Center在正推动这一过程实现。

 

爆发式增长背后的科技力量


投稿数量的剧增来源于推想科技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设计的AI科研平台InferScholar® Center,这一平台开创了规模化临床验证性科研的先例,为任何想做科研的医者提供傻瓜式数据分析平台,研究各类医学命题。

 

据沈云博士介绍,300余篇RSNA投稿文章摘要均包含由医院用户基于推想科技AI产品和技术进行的临床验证性课题。这些课题分布于CT肺、CT骨疾病、CT脑疾病、DR骨龄等部位的病种。例如其中西部某三甲医院投稿的非镇静儿科CT检查就是一篇典型的验证性研究。

 

集深度学习、影像组学等多种功能,软硬件一体的推想AI科研平台InferScholar ® Center为此次RSNA投稿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大大提速了科研大数据的利用率和利用速度,使规模化的临床验证成为可能。

 

具体而言,医学专家可自主选择孵化AI的数据、模式、逻辑、参数等,将让AI更加契合医疗业务特性,并从临床角度获得更多科研成果。

 

这一产品的推出顺应了医者当下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不仅希望使用AI产品,也希望结合自身的医疗大数据和临床经验优势,进行AI方面的自主临床研究。

 

而对于本次300篇RSNA投稿的阶段性胜利,沈云博士表示:“这是AI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规模化验证性科研的起点,而与推想科技合作的每一家医院、每一位影像学者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影像学者参与其中,与我们一起共同开启AI规模化临床验证性科研的新纪元!”

 

>>>>

关于沈云

 

沈云博士是原GE医疗中国CT影像研究中心 (CTRC) 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工学博士、医学博士,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客座讲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终身科研教授。沈云博士具有独到的科研合作模式和理论,奠定了CT科研的标准,在日本和中国的影像界都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关赛道 医疗信息化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赵泓维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百沐生物:用BT+IT实现基因行业降本增效,业务覆盖三大核心板块

数字疗法落地,要踩过哪些“坑”?

【首发】专注全民眼健康管理服务,至真健康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一场属于“生物开发者”的狂欢——Synbiopunk2021暨生物开发者大会于10月9-10日在上海举行

赵泓维

共发表文章450篇

最近内容
  • 北方最大的医疗产业园,一年做出了650个亿!

    2024-04-25

  • 医院是应用大模型最好的场景,但不是商业化的最好场景

    2024-04-17

  • “数字人体3.0”发布,数坤科技再度拓宽智能医疗产业边界

    2024-04-16

上一篇

4月18日,E99生物医疗专场路演等您来!

2019-04-15
下一篇

760亿元潜在市场,5类企业争先布局第三方消毒供应服务市场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