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美国著名医疗观察者:回顾2016科技医疗,“重新刻度”的一年

作者: 刘露诗 2016-12-18 08:00

2016年,科技医疗领域有几个关键的事情再次被强调:一、生物科学比恶鬼还要复杂难缠;二、数据技术≠科学洞察;三、在医疗上作出影响力之举,不管是造新药还是有效改善人们的健康行为,难度系数都非常之高;四、最令人激动的是,据患者们的亲身反馈,医疗行业已出现了不少真切可感的进步。


这是从David Shaywitz的2016医疗新进展总结中提炼出来的几条概括性的观点。Shaywitz是云端DNA数据库公司DNAnexus的首席医疗官,同样也是一位医疗观察者和攥稿人。下面,请与动脉网(微信:vcbeat)一起,详细看看这位基因、数字医疗评论家眼中的2016年的科技医疗,希望能为您带来些许启发。


Shaywitz_David.jpg

云端DNA数据库公司DNAnexus的首席医疗官David Shaywitz


两个重点:基因数据、数字健康管理


医疗的进展有很多方面,在这里重点强调两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是数据处理技术带动的基因医学突破。为了实现提升医疗水平的目标,人们不断破解基因中的生命密码,于是有了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NGS)、云处理的数据管理技术。


第二个是医疗的数字可视化。运动量跟踪器、智能手机APP等配套的可穿戴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看到数字健康蕴含的巨大可能。人们愈发意识到,“医疗”的定义除了医院大楼里发生的事情以外、除了多少有些恼人的寻医问药过程以外,更重要的部分其实在于平日的健康维护。


这些新生技术在近几年引起了越来越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2015年初奥巴马宣布精准医疗计划之后。这项计划似乎揭示了,一个万众瞩目、高度个性化、且拥有全副数字化武装的未来医疗已经悄然接近了我们,或者说已经到来。


辉煌巨变:企业界、学术界齐发力


科技医疗正在发生的辉煌巨变不容忽视。在基因领域,人们已经亲眼见证了这种巨变——患未知重病的孩子找到治疗方案;考虑要小孩的夫妇用基因来判断未来孩子的疾病几率;遗传性癌症易感人群能提前拿到癌症风险评估和预防建议;脏器器官移植者很快能被检查出是否产生排斥性。而这一切都能通过简单的血检来完成。另一方面,基因和医疗记录数据被精心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医药先锋们研发新药的能力。


960x0.jpg


数字医疗公司同样也正在成熟之中:大多数都终于意识到临床认证的重要性。有这么几家公司让人印象很深刻——一个是Omada Health,通过管理健康行为来管理糖尿病风险;一个是Propeller Health,致力于管理哮喘、慢阻肺等对呼吸器依赖性很强的肺部疾病。


而数字医疗中直接用数字技术来做医疗评估的几家公司也有不小的成绩,如Evidation Health、Koneksa Health等。这个领域得到了大批学术人员的支持,如希德斯-西奈医疗中心负责医学转化研究的主任Brennan Spiegel、西奈山医学院新一代医疗研究所主管Joel Dudley,他们把临床研究、数据科学上的深刻洞见投入了新医疗技术。


每个新医疗领域的进步都货真价实、来之不易。而且David Shaywitz确信就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还会看到更多精彩的新医学进展。


2016:幻想与现实的“重新刻度”


一些站在科技前沿的人走向了以技术为终极导向的极端,大大高估了科技改变医疗的能力。他们希望通过简单的数字医疗手段就能实现全面的健康监控和生活方式改变;或者用尚不完善的基因技术就能就能包治百病,像小儿麻痹症疫苗那样颠覆全球医疗界。


shutterstock_202473523a.jpg 


正是因为这些不符合实际的期待造成的失望,2016年成为了科技医疗界紧急“重新刻度”的一年:修正超前的科技承诺和真实医疗改变之间逐渐拉大的差距。让我们回归现实——精准医疗仍然显得相当理想化;而标榜为万金油的医疗数字化,更像是一个尚待实现的理想。


基因学家、博德研究所所长Eric Lander今年夏天曾预言,未来30-40年之内的科学技术会把大多数癌症变成可控的慢性病;但很多人都批评他太悲观了,认为用不了那么久。这些科学激进分子也许觉得,全世界许多惊人的科技进展也就在近十间实现了,那么医疗进展也不会花这么长的时间;但他们高估了医疗的发展速度,甚至,Lander的预言可能太过乐观。


有两个医生投资人,Bijan Salehizadeh和Vishal Gulati,都曾分别在科技医疗播客Tech Tonics的演讲中提到过,科技医疗的发展呈渐进趋势,但非常的慢——对于医生和科学家来说,这种慢速是一种痛苦;而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这种慢速是一种要命的磨难。


还一部分批评家则有些矫枉过正。他们发现科技医疗并没有吹捧的那么神奇,于是就认为精准医疗的蓝图只是空中楼阁,或担心数字健康会脱离掌控、远离初衷。但Shaywitz认为他们多虑了。诚然,人们很容易被新东西迷惑,忘记了眼下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全新科技的力量不容小窥,尽管要找到在医疗上的最佳应用方式还需要时间。人们只需要记住,从医疗界出现的新事物中提取价值、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像《反脆弱》一书中提到的“嗜新癖”那样为新而新。


对于2017年,David Shaywitz有这样一些期望:生物医学、数字医疗能持续加速;涉猎广泛的医疗投资人和激情昂扬的企业家们能继续推进其发展;眼尖的批评家能继续用质疑来消灭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患者们的诉求,将会不断推动科技医疗的进步。

文章标签 科技医疗盘点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刘露诗

盯梢海外医疗前沿,以及养老、康复护理、跨境医疗、大健康领域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可穿戴助推,数字疗法或迎来二次腾飞

这类数字疗法将要起飞,数百亿美元市场规模谁将占据先机?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现状分析:从产品验证进入市场验证

开发为本,认证为先,医疗信息化服务需要哪些安全认证?

刘露诗

共发表文章134篇

最近内容
  • 英慈医疗周彻:城市发展催生医疗产业服务升级,地产+医疗如何形成优质配套?

    2017-12-28

  • 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千亿市场尚“年轻”,垂直领域存巨大空间

    2017-07-04

  • 养老照护领域趋势: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定位走向中高端、资本偏好上门照护

    2017-06-30

上一篇

【首发】微医全国首家全科中心落地杭州,做中国家庭健康的4S店

2016-12-17
下一篇

SBC中国与普华永道强强合作,发布数字健康创业加速器项目

201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