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独家专访和缓医疗CEO李宇,如何实现医生之间的无缝连接

作者: 高康平 2016-11-28 08:00

现在主流的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都是从终端用户出发,无论是线上的寻医问诊还是线下的送药服务。但是在整个医疗体系当中,实际上包括医-患-药三个环节,如果把患者的需求看成需求的话,医生资源就是供给,仅仅释放患者的需求不能解决就医资源紧张的问题,从“供给侧”改革无疑是最好的方案。

 

和缓医疗正在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连接优质专家资源和基层医院医生,以远程专家会诊的方式给基层医生“赋能”和“授信”,让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看大病、能享受专家医疗资源的诊疗服务和治疗方案,解决医疗资源错配问题,实现了医疗的“供给侧”改革。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独家专访了和缓医疗CEO李宇,这位曾任职纽交所中概股上市公司执行副总裁的“互联网老兵”道出了他对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的独特观察,医生移动协作(D2D)模式既是李宇对当前医疗资源不均衡的解决方案,也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就医方式愿景的起步。


242256050545008330.jpg

 和缓医疗CEO李宇


解决医疗资源错配

 

此前曾任职于互联网公司的经历让李宇习惯从市场和目标用户的需求“痛点”来考虑问题,拿到医疗行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资源错配的问题。“百分之十的专家看了百分之四十的病,大家都在抢专家号,造成专家资源紧张,基层医疗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医疗最根本的矛盾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前兴起的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实际上已经差不多解决了如何看病的问题,比如寻医问诊和挂号,诊前的就医指导和诊后的随访,更直接的一点的甚至是送药上门和在线诊疗,小病根本就不需要去医院就能解决。那么为什么好一点的医院还是被患者挤爆、专家资源的挂号就算公开透明还是抢不到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患者的就医思路没有改变,互联网医疗帮助做的是患者和医疗资源的连接,这种连接既应该包括患者和专家资源的连接,也包括和基层医生或诊所之间的连接。和缓医疗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医患错配问题,通过把专家资源和基层医生连接起来,为基层医生“赋能”和“授信”,让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够解决诊疗问题,能够得到专家医疗资源的意见。

 

具体做法就是,和缓接入了基层医院医生和上游医院专家,患者先到家门口的基层医院挂号就医,进行必要的化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然后由基层医院的医生向上发起会诊,通过和缓医疗搭建的软件平台可以上传包括患者资料、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等材料;专家接收病历,主治医生和专家医生可以多次交流,对治疗方案提出建议,确认此前的治疗方案等。

 

这种方式有几个好处,一是明显减少了患者车马劳顿和在不同医院之间的来回奔波,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此外由于初检和初诊都是在基层医院作出的,有效利用了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资源,减轻了大医院和专家名医的问诊压力;加上基层医生在向上转诊前会梳理和整理病例,省去了二次检查和重复问诊的麻烦,提高了高端医疗资源诊疗的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专家对患者的诊疗要通过基层医生之手,在数次这样的合作之后,实际上提高了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今后他在诊疗过程当中遇到同类病症就有了经验,执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传帮带”是李宇给予这个过程的一个描述词,有点类似于学校培养医学生和在职教育,基层医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例当中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和缓医疗能够在一年时间就接入1000家医院、1000个专家、10000多基层医生的原因,和缓发起的“D2D”模式能够切实的帮助这三方解决问题。李宇分享了一个案例,此前与一家医院合作,院方提到已有多家互联网公司上门寻求合作,但是还是没有解决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讲清楚和缓的模式之后,院方同意合作,并在一段时间后看出了效果,和缓名医平台提供的远程协作,切实解决了该院的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此外和缓还开办了互联网学院为基层医生学习提供帮助,由专家把自己的经验集合成册、集合成课程,向基层医生传递。和缓将该学院定位学校教育一样的,基层年资尚浅的医生学习需求强烈,由专家提供不同科室的学科教育,基层医生有患者时可以向专家一对一求助,没患者时可以回顾此前的就诊案例和专家意见,执业能力得以提高。


和缓.jpg

和缓名医界面图


这是“赋能”,而“授信”就是二次诊疗意见,由于连线的专家跟患者的治疗没有利益关联,由他给予的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是独立第三方的,由专家给基层医生背书,从而保证了基层医生的诊疗是可信和有效的。此前大病和重病的患者更愿意到上级医院而不愿在基层医院就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更相信专家给出的确诊结论和治疗方案,通过和缓的模式相当于给基层医生传递了专家的意见,患者自然更放心,而愿意在基层医院就医。

 

谁买单、谁受益

 

商业模式是创业公司绕不过的一个问题,和缓医疗医生远程协作模式当中,基层医生、患者、专家都是受益方,患者免除了辗转就医之苦、基层医生得到了诊疗和学习机会、专家提高了接诊效率。专家的经验和能力通过基层医生作用于患者,使三方各得其利。

 

在表面上的“D2D”协作之外,实际上还隐藏有“D2P(Doctor to Patient)”,付费由患者承担。关于定价,李宇对动脉网(微信号:vcbeat)表示,和缓名医单次咨询费用主要为399元和699元两档,该费用由和缓与基层医生和专家共同分成,从上线到现在,和缓名医累计已经成交超过30000单。

 

对比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寻医问诊和挂号平台,专家资源的单次挂号费用一般在1000以上,和缓名医平台所定的费用对患者来说更利于接受。

 

李宇解释,患者先到当地医院进行挂号,再由基层医生通过和缓名医线上咨询专家,因为很多患者对挂什么科、找什么名医是盲目的,通过基层医生的把控,他能以最小的成本看到最合适的名医,这个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成本,相较于这个成本,和缓名医平台的线上远程协作挂号费用是非常低的。用更低的成本,在家门口就医,同样达到看专家的效果,用极低的成本提供了高质的服务。


搜狗截图20161123171716.png


让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和缓名医没有面向患者的APP,这意味着患者如果要得到名医的远程问诊,必须通过基层的医生,这也是李宇对于整个诊疗流程把控力的体现。如果患者能够自行寻医,那么跟传统的网上挂号和寻医问诊平台将陷入竞争,众所周知的是,单纯挂号问诊的模式商业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和缓名医绕开这块业务也是睿智之举。

 

运营成本方面,和缓名医为接入的基层医生和专家提供免费的平板电脑和协作平台,之所以选择苹果iPad,李宇有两个解释,一是未来医疗的趋势将是移动化的,二是苹果iPad通过了美国FDA的认证,是可以直接带入手术室的设备,安全而稳定。先部署再从后期的运营抽成,预计一年内即可以收回成本,李宇把这种模式比为运营商模式,硬件低价甚至免费,是一种获客手段,再从后期的运营过程当中逐渐拿回成本,进而实现盈利。

 

由于此前在纽交所中概股上市公司任执行副总裁的经历,李宇经历过完整互联网周期,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本质是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从和缓医疗的模式来说,提高效率体现在基层医疗机构闲置的医疗资源被利用了起来,基层医生对病例的整理、组织又省去了专家二次诊疗的麻烦,节约了他们宝贵的时间,简化了问诊流程,提高了专家的问诊效率;节约的成本一是转诊的成本,二是部署远程诊疗设备的成本,通过一台低成本的平板电脑既能实现基层医生和专家资源的沟通和病例讨论,又能对病例数据沉淀,便于基层医生反复研讨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执业能力。

 

未来要构建医疗服务综合体

 

闭环,是李宇对和缓医疗整个业务版图的规划,和缓名医不仅仅要实现基层医疗和专科医疗之间的连接,更要打通患者-医院-医生几个环节,不单单是纯信息交流和医生社区,而是把诊疗看做服务交易,和缓要掌握信息流和资金流,患者要付费才能找到专家,专家一定时间内在线上即可完成服务,从而完成整个交易闭环。

 

而整个由专家把关治疗的模式,实际上还有很强的应用空间,国外类似的模式叫做“The Second Opinion”暨第二诊疗意见,该模式主要目的是“控费”和防止过度医疗,和缓名医提供的远程诊疗服务也可在此方面进行探索,而未来医保商业化放开之后,还有和商业险结合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在专家二次诊疗方面出现的业务模式是直接利用大医院离退的专家开展二次诊疗或者“大病再诊断”,并没有涉足远程医疗;另外的则是“团队医疗”概念,即将医生资源打包,为首的是名医,患者挂号之后再分配到团队里面其他医生,目的同样是解决医患分配不均和医疗资源需求层次问题,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接入医生资源少而且分配模式不透明,像和缓医疗资源这样能够同时接入基层医生和专家资源并且能够引导患者付费前述提及的模式是很难办到的。这也是李宇敢于提“闭环”的原因,和缓模式中有人付费、有人作为中间平台、有人提供服务,医患院三方都能解决实际问题,都能在此体系当中沉淀下来,商业模式持续的可能性较强。

 

由于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吃政策的行业,从去年开始政府开始主提互联网+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互联网医院等项目层出不穷,试点消息也是一个接一个。但是实际上对医疗体系的触动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医生资源是不可流动的,分级诊疗只能靠患者的流动去实现,但是在没改变基层医疗单位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患者还是会向大医院和高端医疗资源流动。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提高基层医疗的职业素质,基层医疗医生学习不可能脱离岗位,和缓名医提供的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操中训练模式是最为合理也最值得推广的一种方式,医生提高了能力,患者在基层医疗能够轻松治病,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分级诊疗的效果自然实现。

 

对此,李宇的看法是分级诊疗的政策去年年中发文,下半年才逐步推行到地方,那就意味着公立医院的体系刚开放合作不久,民营企业进去合作的空间还很巨大。并且和缓医疗的模式不会触动医院方和医生的利益,推行起来没有阻力就会更加快速高效。

 

和缓搭建了硬件软件和网络一体的实现医疗系统上下联动的体系,提出了分级诊疗成本最低、推广最易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此模式能够复制的可能。关于未来,李宇表示积累经验之后将接入更多的医生、医院资源,并联合商业健康险,提供多层次的、高效的医疗服务,我们将持续关注。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高康平

佛系作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对话京东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王东媛,如何构建智慧医疗新生态?

【2023投资风向标】对话长岭资本:看好医疗服务“预防医学”等细分赛道发展、2023年企业更应“回归初心”

突破数字医疗“天花板”,微医探索出 “中国式HMO”之路

亚心医院符竣:除了治病,医生也应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科室100人】

高康平

共发表文章470篇

最近内容
  • 宠爱国际半年内融资过亿,双湖资本领投、弘晖资本持续跟投

    2019-06-28

  • 阿康健康获亚洲慢性病医疗优秀案例“最佳创新奖”,整合医疗资源服务基层

    2019-06-24

  • 助力国家医保局信息平台建设,中国平安拥抱“智慧医保”时代

    2019-06-11

上一篇

零售诊所报告(下):驱动药房业务多样化,4种慢病患者是零售诊所的核心用户

2016-11-27
下一篇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互联网医院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