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医圈周刊 NO.6 关于医疗两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 赵占石 2015-12-28 08:00

医圈周刊话题:关于健康中国应该治未病。地点:大医云谷参与:梁亮亮

今天覆盖华北的雾霾在没有红色预警的两天之后被风雪驱散了,但也就是昨天,我与一位来自上海做互联网医疗的朋友聊天,他因北京雾霾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止。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一件事情,我们互联网医疗目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也只是试图解决看病问题。国家用医疗保险来支撑整个国民医疗健康需求,可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险都是绝大多数健康人群缴纳,用于不时之需的疾病人群,所以总额是有限的。当一个国家人口患病率持续增高,慢病人群持续扩大,尤其是癌症等疾病的发生,会大量消耗社会的医保,导致资金安全受到威胁。而以雾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食品安全等等致病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甚,患病人群持续增多,这将直接威胁到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不论你是做互联网医疗的,还是互联网金融的或者互联网……的,这样发展下去的最直接受害者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膝下的子女,相信许多朋友都是为人父母了,甚至当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我们努力的方向,真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而应该多考虑如何解决减少疾病,减少患病人群总数的问题。或许这样做不易挣钱,但却可以让我们自己以及子女可以健康成长,所以我建议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疾病前领域,而不仅仅是疾病后。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相信经过十年的努力,是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中国”! 讨论: 1、可是放眼国人健康理念,谁愿意去做未病投资?大多数人都是病急了才来就医,健康或者亚健康时最忌讳看医生,因为对于未病就医来讲,很多人都认为医生在忽悠他的钱财。 2、温水煮青蛙是得不到所有人重视的。例如大家可以想一下,非典型性肺炎过后,国人的饮食生活环保意识提高了多少? 3、目前很多中产及以上人群也越来越重视疾病预防及体检了,但养生的概念被很多'专家'忽悠坏了,现代医学健康理念的普及非常需要。 4、信任的缺失是健康中国推行的重大障碍,所以普通医生和作为朋友可咨询的医生对患者的影响有明显区别。 5、 需要用教育改变世界,可惜我们的教育逐利化严重,所以希望通过互联网教育例如慕课来改变国民,只要十年一代人,二十年两代人就可以深深地改变这个国家和民族,明治维新不就30年么?而且是集权统治下的变革…… 6、病人越来越多是必然。社会发展了,许多原来看不起,看不了的病都需可以治疗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不过矛盾被误导了,被放大了。现在需要做的是引导,不是相互指责,要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

话题:关于医生是否是天使?地点:探索医疗新方向参与:Michelle

上个星期天与一帮国内过来的访问学者hiking去了,他们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曾做医生,现在做科研和商业。然后大家开始评论起国内的医生了,最终结论:以前的医生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可现在不是了。 我耐心地听了一个多小时评论,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高声地叫道:“医生每天面临着职业危险,他们需要被理解,爱以及保护。他们只是一般人,不是天使更不是神,甚至比一般人更脆弱。一想起在自己手里走了的病人,就会感到无限的痛苦。我做医生时,一个晚期肝硬化病人紧紧地拉我的手,求我救救他,我当时心都碎没了,不过还是无能为力,最后他走了,留给我的是一辈子握着我的手的感觉。你们在这里的人懂吗?stop 评价医生。所有的医生跟你们一样是普通人,也可能做坏事,也可能会受到诱惑,他们也需要钱,需要名,更需要幸福。停止把他们当天使,能救你们是你们的福气,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把你们的病治好……” 一向温柔的我把他们吓的半个小时没有声音,事后很多人短信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很震撼…… 讨论: 1、  医疗的公益性被推得越高,医务工作者受到的伤害越大,所以为了我们的医务同仁的生命健康安全,请大家不要在公益性问题上推波助澜。 2、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严重增加了医疗成本,其实整个过程已经产生了恶性循环,就算是有信任,蜂拥而至的病人也无法匹配为数不多的医生,医生看病的质量在追求门诊量的同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可能会产生不好的事情。退一万步讲,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就算是我们自己是医生,又有谁能打包票能妙手回春呢? 3、  熟人托熟人看病模式还是有点意思的,一是方便,二是信任感强些。 4、  全国各地一旦出现恶性伤医事件,消息就会飞速传遍整个网络,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在医者心中形成。

话题:分级诊疗到底该怎么做?地点:大医云谷参与:梁亮亮

高水平医生聚集在高级别医院,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自然就形成了基层医生水平低的社会理念,并且这种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形成恶性循环了。患者越来越不信任社区医生,这是我们无法形成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原因。人事制度方面,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医生执业不自由,真正应该下沉到社区的好医生是不愿意也不可能逆政策所为的。 西方基层医疗由私人医生或者合伙制医生团队担当制度的基础是医保资金向基层倾斜。貌似私人诊所提供的是自营状态下的医疗服务,但其背后是医保资金向基层社区私人诊所倾斜后的高利用效率的效果,结果是完成了类似于我国公立一级医疗机构应该完成的,甚至超过公立布局医疗服务所提供的性能,这也是为了完成区域化人口健康水平的维持和提高的任务,也就是以减少疾病人口和疾病危害为目标来建立的可行有效的实践行为。与之相比,打着民营资本改善分级转诊名义,发挥其进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医改政策,明显属于沽名钓誉的行为,甚或居心叵测。资本的逐利倾向只能加剧目前各方面日益严峻的诊疗体系负担,为社会大众所诟病。 当前能够微微撬动医改的政策,只有医生自由执业,也就是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至于好不好,试着来嘛,只要医生能够发挥作用,医保资金适当适应性向独立的医生或者团队倾斜,那么我们呼唤了很久的分级诊疗才可能实现。 不过,现在是互联网思维大举影响甚至改变社会运行秩序的时代,或许能够通过具有服务粘性,并能够持续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移动医疗、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e-PCHM等,以老百姓医疗健康使用习惯的变化为起点,改变过分依赖三级医院的格局,彻底颠覆目前利益分成的一,二,三级医疗体系,使国家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投入更多的惠及百姓,而不是医药商的不当得利。 医改9年,实质性医改4年,我们目睹了基层医疗的大发展,但是也看到了固若金汤的三级医院盈利性格局,不能单纯怪医生或者院长贪图钱财,毕竟他们的付出远不止得到的收入能够补偿。三级医院真正的收益因医保政策的保守,和医药购销体系的长期黑幕收入最终流向何方?可能会由反腐来揭开这个伤疤吧。

想加入医疗圈微信群联盟?

 想就具体问题继续探讨?

 想长期订阅“医圈周刊”?

请加占石微信号

占石二维码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赵占石

医疗健康领域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医家医:深耕数智化慢病管理领域,赋能医疗机构使亿万患者获益

业绩增至三倍!微医的数字医疗平台如何冲出重围?

中办、国办印发进一步完善医卫体系意见,呼应健共体等创新模式实践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1.2%,平安健康实现增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赵占石

共发表文章26篇

最近内容
  • 医圈周刊 NO.15 医疗市场化并非医疗行为市场化

    2016-03-28

  • 医圈周刊 NO.14  对于医改,专业的事儿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2016-03-16

  • 医圈周刊 NO.13 紧跟政策,专注“信任”,才是互联网医疗成功的关键

    2016-03-07

上一篇

医疗机构不愿触碰的可穿戴设备,商机何在?

2015-12-27
下一篇

夏语出任德开医药CEO,开启千城千店O2O模式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