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医联:凭什么被马化腾和马云同时相中?

作者: 卜艳 2015-09-11 09:00

专注于做医生社交平台的医联Medlinker(以下简称“医联”)刚刚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这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云峰基金跟投。现在,医联拥有近10万实名认证医生、近200人团队。获得这些在外界看来光鲜亮丽的业绩,医联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

当问起医联成长中比较重要的阶段时,王仕锐回忆了几秒钟后,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天晚上,一个湖南三甲医院的医生在医联平台上求助一个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案,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全国约10个城市、20家医院、8个医学教授、十几位专家参与这个病例讨论,最终给出了一个最优的治疗方案。

对王仕锐而言,帮助医生解决难题、让更多的医生实现协同办公比医联平台上的数据更能让他兴奋。医联APP医生认证数量突破5万的当天,王仕锐在公司微信群里以发红包的方式表示庆祝,红包一共就包了80元,他开玩笑说自己很抠门。其实,王仕锐只是不想让团队太看重数据增量,“产品做好,用户体验度高,数据增长是本来就会发生的事情。”

回到王仕锐创办医联的初心,就是做一个医生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从纯粹的医生社交做起,不断衍生出更多服务医生的内容。

王仕锐2                                                  王仕锐

两大冒险

王仕锐创办医联的想法最早萌芽于其在美国读口腔医学博士后期间。在美国,王仕锐接触到ResearchGate、Doximity 、Figure1等相对成熟的医生社交平台后,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这些模式在国内落地。

“严肃、职业化”是王仕锐总结出的国外医生社交APP的两大特点,也是医联所借鉴的地方:严格坚持实名制,以保证用户质量。“当时我们是有点冒险的。严格实名认证增加了用户进入门槛,会降低用户量增长的速度,而其他同行都在忙着跑量。”

医联的第二大冒险举动是从线下找医生用户。

王仕锐告诉动脉网,医联派出30个人的团队,用了3个月的时间,拉拢到了3万名医生在医联APP上实名注册。尽管王仕锐表示不方便透露具体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如此庞大数量的医生群体,但他给出了自己坚持做线下推广的理由:“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线上的转化率不高,成本却不比线下的低。”因为大部分做线上推广的APP都是烧钱补贴的模式。“有时间在线上拿补贴的医生也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这种冒险从王仕锐打算创办医联之初就一直存在。

去美国读博士后之前,王仕锐曾参与过一个创业项目,但医联才是王仕锐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创业可能遇到的困难、挑战、风险几乎从未进入过王仕锐的头脑中,“只要我认为是对的、我真心喜欢做的事情,我会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做成。其他的条条框框基本上不会考虑太多。”

事实证明,勇者无畏的精神让医联跑在了同行的前面。

据王仕锐介绍,医联的核心数据已经远远高于同行,医联的医生用户以月均1万的速度在增长、用户日活跃度为10%。而且,医联市场总监杨洲介绍说,医联与其他同类社交平台上的医生重合度只有5%,其中副主任级以上医师占比大约20%。在通过线下获得3万多名医生用户后,医联才逐步开放线下的医生注册认证入口,当前医联通过线上线下获得医生的比例为1:1。

社交更强调关系链

医联成立之初,免不了被投资人问及的一个问题是:你们跟丁香园的区别是什么?

王仕锐对此的回答是,丁香园更像是医疗界的门户网站,偏重社区;医联要做的是社交平台,社交更强调关系链。

来看看医联是如何搭建医生之间的关系链条。

医联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实名交流和匿名交流两大部分。

在实名交流板块,每个医生可以按照科室的划分添加感兴趣的医生,关注或者申请成为好友。实名部分的信息流一部分来自于自己“医生圈”的社交关系;另一部分则来自于UGC内容,也是医联APP实名交流的两大核心功能:问答和病例。

问答类似于知乎日报的热门问答功能,问答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医疗相关的公共话题;另一类是学术类的医学问题。更早些时候,医联还有另一大功能是投票,不过现在投票这一功能已经并到问答功能下面。

在王仕锐看来,所有的投票发起本质上都是一次提问。

“现在投票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作为问答功能的一个补充,医生发起问答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就可以发起相关投票。”杨洲介绍说,“以前投票作为一个独立功能其实医生也会有一定的困惑,使用频次不是很高。现在医生使用投票的频率则很高。”

其实,将问答和投票功能做整合,是医联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一件事情:不断做减法。

王仕锐告诉动脉网,最初医联内部设计讨论的APP承载的功能比现在多得多,而这也正是当下国内互联网医疗类APP的一大通病。而国外的互联网医疗APP则都在某一细分领域做深耕,王仕锐判断这是未来的趋势,做社交也必须聚焦。

匿名交流板块主要是“深夜病房”。这是一个匿名吐槽板块,医生们可以在其中吐槽或抒发情绪,这样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医生情感倾诉平台也深得用户喜爱。深夜病房最初每天只在零点到两点之间开放,现在开放时间调整为晚上7点到次日早上7点,这个时间段恰好是值夜班医生的上班时间。“现在这个版块更像是一个‘晚班病房’。”杨洲介绍说。

王仕锐毫不讳言,“深夜病房”源自“无秘”这一社交平台的启发汲取他人之所长,为己所用,也是医联不断优化、提升用户体验的一种方式。此外,医联APP还有“发现”板块,“发现”侧重于运营,包括话题广场、医联活动等内容。

大数据变现

去年8月份,医联还处于团队搭建阶段,就拿到了策源创投和PreAngel的300万元天使投资,半年后,医联就拿到了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有一个半年后,医联拿到了B轮融资。

这一轮融资后,医联期望用1年的时间将医生用户数量扩大到40万~50万人,覆盖国内几乎全部三甲医院的所有优秀医生。

当医生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医联平台上才能沉淀足够多的病例数据,以实现在线做医生临床指南的计划。

“医学权威目前还掌握在传统的纸质学术媒体手中,这很不利于医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分享。”王仕锐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他曾经投稿到一家学术期刊的文章隔了1年多后才发表,这件事情也令他很气愤,也让他更坚定了要用互联网手段打破学术信息交流障碍的决心。

利用医联平台上沉淀的数据资源,王仕锐还在规划更多可行的商业模式:比如连接一些可穿戴设备,与一些保险公司打通;与药企、器械厂商做相关产品的学术推广。“具体的运营模式还在进一步策划中,但我们一定会让医生更体面地赚钱。”

除了可以提供学术交流这样一个社交功能外,医联还将扮演更多服务医生的角色。王仕锐预判,未来医生多点执业放开后,会有更多的体制内医生出走,新的生态系统将建立,医联会加强帮医生打造个人品牌的服务。

杨洲表示,未来医联也不排斥会给医生相应的补贴,但在做补贴之前,医联会做充分的验证:做补贴一定会比不做补贴让医生变得更活跃,什么样的医生适合做补贴,什么样的医生不适合做补贴,如何实现一个最优的补贴的力度等问题。

当问及王仕锐医联目前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时,王仕锐很谦虚地说“我不觉得我们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从创业至今,王仕锐时常以办公室为家,在办公室过夜基本上是常态。“我们必须拼命跑得快一点,目前这个阶段,只有跑得快一些才能避免被后来者追上。”在保持这种危机感的同时,王仕锐还要带领团队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这才是唯一可以与外界抗衡的竞争壁垒。但在这点上,王仕锐觉得医联做得还远远不够。

起步于成都,目前医联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分别设立的分公司。核心的运营以及产品团队已经从成都迁至北京,但是技术团队仍然留在成都。一方面,成都的IT技术以及人才有一定竞争力;另一方面,相比北京过于膨胀的互联网泡沫,王仕锐认为成都更容易让人静下来心做事情。显然,这是打磨一款好产品所必备的软实力。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卜艳

医疗健康领域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首发】与睿创新完成数千万首轮融资,推动微创外科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临床应用

【首发】数丹医疗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打造智能化脑健康

【首发】臻络科学完成B+轮亿元融资,继续扩大帕金森病全时空诊疗体系核心技术领先优势

Assure宣布收购Neuro-Pro,扩大术中神经监测产品组合

卜艳

共发表文章49篇

最近内容
  • 【深度探访】丁香诊所:重资产下的轻运营模式

    2016-07-26

  • 康知皮肤医生:获得平安千万元融资后,将发力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2016-07-20

  • 【深度】丁香园推出付费问答平台 “来问医生”,尝试将2000万C端用户变现

    2016-07-12

上一篇

百度:提供“秘书化”医疗服务

2015-09-11
下一篇

玖玖骨科——重构骨科医疗生态圈

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