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3互联网医疗服务洞察报告》发布:用户新需求驱动构建新型服务体系

作者: 张晓旭 2024-02-02 08:00

2023年,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线下服务全面恢复运转,线上医疗服务仍呈增长状态。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头部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平台增长显著,除了在线复诊等基础服务,还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患者或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全国多地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期间,城乡居民尤其是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多。在此期间,互联网医疗又一次展现出资源整合与创新服务优势。


国家曾在过去几年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在特殊时期为患者提供复诊续方、在线购药等便捷服务。2023年,多项利好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向更广阔的医疗健康场景拓展。此外,各地监管细则铺开,行业规范、市场健康程度提升。


2023年,医疗大模型“一路狂奔”,成为服务领域和科技公司的必选项;互联网医疗可借助大模型进一步提升患者服务的主动性与交互性,改善服务的连续性和治疗结果。技术加持,是互联网医疗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市场表现、政策趋势、技术机遇等都表明,互联网医疗已开启新篇章。


在此关键节点,动脉网蛋壳研究院与京东健康联合推出《2023互联网医疗服务洞察报告——探寻新需求,构筑新型服务体系》,挖掘服务数据,透视用户需求,构建具有前瞻性的新型服务体系框架,以期为行业带来启示。


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新需求


互联网医疗新篇章开启,需再次梳理用户需求,以构建相匹配的服务体系。为了更深刻地进行行业洞察,本报告以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京东健康的用户及问诊数据为样本,勾勒用户画像,剖析用户需求。


>>>>

用户来源渠道多样,购药并非在线问诊主要动因


样本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六线城市,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用户占比相对较小,整体呈“沙漏型”分布,与医疗资源布局、用户诊疗需求等因素相关。现阶段在线咨询问诊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力,但老年用户已占一定比例,且中老年用户占比逐年增长。


图片01区域分布.png 

互联网医疗用户城市分布,数据来源:京东健康,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制图


从在线咨询问诊订单的用户来源看,用户进入问诊的渠道多样,其中来自买药频道的数量占比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线购药并非用户发起咨询问诊的主要动因。


图片02用户来源.png 

在线咨询问诊用户来源,数据来源:京东健康,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制图


>>>>

自我测评成为问诊辅助手段,心理测评尤为受欢迎


在线咨询问诊用户通常会使用平台的量表工具进行自我测评,以了解自身疾病、健康状况与风险,或作为问诊时表述病情的辅助手段,心理测评尤其受欢迎。


测评量表主要覆盖心理、儿科、营养等类型,其中,越来越多用户选择进行线上心理量表自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这两项服务数据呈增长状态。样本数据显示,心理测评量表服务数已占量表整体服务数的99.31%。近两年来,职场压力、学业压力等成为热点话题,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备受社会重视,线上心理测评、咨询为用户提供了便捷获取服务的渠道。


>>>>

问诊疾病以皮肤、呼吸、妇产等常见病为主


在线咨询问诊集中的疾病种类与高服务量科室相对应,以皮肤、呼吸、妇产等科室的常见病为主,其中,以湿疹、皮炎、痤疮等为代表的皮肤病占比最高。


图片03疾病种类.png 

在线咨询问诊量top15疾病情况,数据来源:京东健康,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制图


样本数据中,在线咨询问诊量排名前15位的疾病包括湿疹、呼吸道感染、皮炎等,其中皮肤病就有5种,总占比达6.76%,占比最高的湿疹达到3.11%。皮肤科可借助高清图片、视频问诊,对线下检验检查依赖小,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适合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专科之一。呼吸道、妇产等相关疾病也是在线咨询问诊量较高的种类,这些疾病及健康问题或出现频次高,或干预方式多,也适合线上服务。


>>>>

综合性价比高,图文问诊仍是医患交流主流形式


样本数据表明,95.42%的在线咨询问诊订单为图文问诊,这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形式。图文问诊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灵活程度高。同时,各类测评量表可以辅助医患进行更详细的病情了解。


图片04问诊形式.png 

不同问诊形式的服务量占比,数据来源:京东健康,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制图


样本数据显示,95.42%的在线咨询问诊订单为图文问诊。图文问诊灵活程度高,用户可随时随地发起问诊,医生可根据安排随时随地接诊,交流既可连续进行也可间歇进行。电话问诊和视频问诊可交流的信息量更大,不过,二者都需要和医生约时间,且价格更高。虽然图文问诊可交流信息量有限,可能导致交流偏差,但由于咨询问诊大多为常见病,图文可解决的疾病种类多,也因此成为绝大多数用户的选择。


>>>>

用户对接诊时效要求高,极速问诊成为主要服务类型


从咨询问诊类型分布来看,用户对问诊时效有较高要求,且对服务角色的选择并不清晰。


样本数据显示,用户发起在线咨询问诊的时间覆盖全天,其中18-20点、20-22点是咨询问诊最频繁的时段,此时用户处于课余或业余状态,大多医院普通门诊已不再接诊,互联网医疗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


图片05极速问诊.png 

定向问诊、非定向问诊和极速问诊情况,数据来源:京东健康,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制图


问诊类型方面,非定向问诊占比高达93.52%,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对自身症状所涉及的科室、擅长医生并不清晰,需由平台根据用户症状进行分诊。其中,极速问诊占比达84.47%,说明用户不仅希望平台来匹配相应服务资源,还希望需求获得尽快响应。


>>>>

部分用户多次复诊,互联网医疗使用习惯正在形成


用户问诊频次显示,其使用互联网医疗的习惯正在形成,并且会因为同一专科的疾病或健康问题进行多次问诊。


样本数据中,23.76%的用户一年内会产生2-4次咨询问诊,意味着这些用户对服务、平台有足够认可。同时,16.11%的用户一年时间里在同一科室内进行过2-4次咨询问诊,更加说明用户对服务质量有较高评价,才会因同一专科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多次寻求帮助。


图片06问诊次数.png 

用户一年内问诊次数分布,数据来源:京东健康,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制图


样本数据还显示,13.1%的咨询问诊订单为便捷复诊,即通过此前订单进入复诊,快捷调用以往病历资料,或在此基础上补充病情,医患双方进行更高效的交流。这也体现了用户对在线复诊使用的熟练程度。


此外,开处方并非都是线上咨询问诊的主要目的,咨询问诊完成后,大部分订单均未开具处方,这些用户需要处方之外的、更多元化服务。


无论是否开具处方,用户诊后都可能购买实物产品以解决疾病或健康问题,购买量最高的药品、器械、保健滋补等产品,均与常见病治疗、健康管理相关。


纵观最新的用户画像与需求来看,互联网医疗用户年龄结构呈新趋势,中老年占比增长;线上问诊疾病种类特征明显,为构建深度服务指明方向;用户对服务响应时效要求高,各环节用户体验不容忽视;多次就诊用户已占一定比例,对服务与平台更加认可。


互联网医疗需搭建新型服务体系


互联网医疗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需求整合资源、输出服务。根据最新的用户画像和需求,互联网医疗需搭建新型服务体系,与服务速度、服务连续性、服务个性化、服务规范化以及生态化等息息相关。


>>>>

高效、精准进行医患匹配,及时响应用户全流程需求


针对互联网医疗用户的问诊咨询习惯,无论从患者安全还是用户体验考虑,都应及时响应患者在医、药全流程的需求,并精准匹配服务资源。


用户对各类互联网应用都有高效、便捷的使用要求,对互联网医疗也不例外;同时,患者对自身病情紧急程度的判断能力有限,即使平台会对不适宜线上问诊的情况做说明,仍不排除会有紧急病情的患者发起问诊,这都要求平台及时响应。


同时,患者就诊时不知选什么科室、选什么医生的情况普遍存在,也需平台精准匹配服务角色、服务内容。


>>>>

充分整合资源,围绕专科专病构建一体化服务


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打破医疗资源相对分散的格局,广泛整合、优化配置,以连续性的专科专病服务为导向建立服务模式。


图片07一体化服务.png 


数据分析表明,用户围绕疾病的连续性就医需求突出,传统医疗服务的碎片化模式难以满足这类需求,线上咨询与复诊开方跨越时空限制,虽然有创新性,但也只是解决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一部分诉求。


新型服务体系需以疾病诊疗康复为链条,整合相应的服务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医药险等服务内容壁垒、线上线下渠道壁垒,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专科专病服务。


>>>>

细分用户群,聚焦重点人群匹配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


除了围绕疾病提供一体化服务之外,互联网医疗还需为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片08细分服务.png


上述重点人群健康风险较大,其中,老年人慢性病、重大疾病高发,医疗资源消耗多;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对自身、家庭及企业都有直接影响。


一方面,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针对患者在年龄段、生活状况、健康状态等的不同情况进行,能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个性化服务能更精准地使用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对用户而言,则能促进与维护健康状态,降低疾病风险和医疗成本。


>>>>

沉淀医疗健康全流程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个人数据积累,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综合评估患者状况,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提升诊疗准确性。


群体数据沉淀与价值挖掘,则有助于互联网医疗平台及时掌握患者反馈,优化产品与服务流程;全维度数据可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大规模的样本,以深入探究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以及互联网医疗在其中的价值。


>>>>

紧抓技术变革机遇,以创新技术支持创新服务


无论是服务创新还是数据价值挖掘,都需以技术革新为支撑,需利用医疗大模型、5G等技术机遇,为互联网医疗新型服务体系所用。


图片09数字疗法.png 

已获批数字疗法产品按疾病分类

资料来源:《2023数字医疗年度创新白皮书》,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制图


数字疗法、大模型是近两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产品或技术。截至2023年,国内共有80多个数字疗法产品获批,并进入越来越多的疾病领域;基于数字疗法在治疗干预上的原理,以及获批难易度,已获批数字疗法产品所针对的疾病领域高度集中,认知障碍、眼科获批产品最多;呼吸、运动康复、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有产品获批,与互联网医疗重点发展的专科专病服务有诸多重合。医疗大模型则可应用于互联网医疗的辅助诊断、患者服务、医疗质控等多个环节。


>>>>

以合规服务为基本前提,以高质量服务为终极目标


作为新业态,互联网医疗需要始终以规范化服务为底线,制定质控制度,开创基于线上服务特征的标准或共识,以高质量的服务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互联网医疗通过远程方式提供医疗服务,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诊疗方式,必须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医疗服务安全与质量。在线诊疗要求医生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需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避免误诊、误治等问题。近年来,业内已针对互联网医疗多种疾病管理流程制定了专家共识,借助相应专科头部专家经验,创新服务流程,为行业起到了指导作用。


>>>>

助力医生、医疗机构及其他合作伙伴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疗平台联合医生和上游药械企业等,共同为患者服务,因此,平台需为这些合作伙伴创造充足的价值。


图片10生态价值.png

 

例如,为医生提供高效的执业渠道,帮助医生扩大服务范围、放大服务效能;为医生提供科研工具,积累病例与数据,让医生更快成长。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可为药品器械企业提供患者触达渠道,帮助其进行长期的患者管理,提升用药或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能与保险公司联合,进行创新保险产品开发、开拓销售渠道。


新型服务体系案例解析


新环境下,需将过去的高光时刻转变为能力沉淀,搭建新型服务体系是促进这一转变的方式之一。本章以京东健康为例,从专科专病服务、细分人群服务、质控体系、技术革新等多个维度,展现其新型服务体系的探索路径。


近年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在技术研发、质量建设、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投入已累计超20亿元,获得超过800项优质专利,覆盖医疗大模型、数字疗法、医学科研、疾病预测等诸多前沿课题领域。


持续投入使得京东健康服务量、用户数稳步增长,服务能力提升。2023年,京东健康诊疗人次已超过1.6亿,其中,极速问诊30秒接诊率达到90.4%,累计获得超过1800万患者的真实评价,患者好评率高达98.1%。


>>>>

服务专科专病人群:上线皮肤医院,满足多元化皮肤健康需求


针对多种皮肤疾病需要长期管理、频繁就医的特点,京东健康上线了皮肤医院,满足皮肤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多种类型的诊疗与管理需求。


图片11皮肤医院.png 


京东健康打造了国内首批皮肤专科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与40位皮肤疾病领域的头部专家合作开设线上名医工作室,目前已有超过3000名来自三甲医院的皮肤专科医生入驻,还建设了皮肤专科全职医生团队。


京东健康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医疗随时随地、即时沟通、资源高效匹配的优势,截至2023年底,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已累计服务数百万名各类皮肤疾病患者。


>>>>

服务专科专病人群:升级心理服务中心,精神科诊疗与心理咨询协同


针对心理健康需求日渐增长、传统服务分散等问题,京东健康升级心理服务中心,整合精神科诊疗与心理咨询,共同服务用户。


图片12心理中心.png

 

2023年,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全面升级,为不同种类心理问题的用户,匹配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衔接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精神和心理疾病诊疗服务,通过双向转诊和整合治疗模式更好地帮助用户。


截至2023年年底,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累计服务用户已超过数十万人次。


>>>>

服务细分用户:京东家医为重点人群打造长期、主动式管理


围绕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等人群高频的健康需求,京东健康不断完善京东家医产品,已形成对多个重点细分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矩阵。


图片13家庭医生.png 


2023年,京东家医升级,上线“老人全年照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慢病管理、重症就医陪诊的服务。加上此前已有的婴幼儿照护、孕产照护等,京东家医已构建五大细分服务。


京东家医整合专科医生、健康管家、健康管理师、护士等资源,为细分人群提供长期、主动式管理,并打通“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智能硬件+药品/保健品”的服务闭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

搭建质控体系、标准化诊疗路径,保障医疗质量


京东健康持续聚焦互联网医院质控体系建设、探索不同疾病的标准化诊疗路径,保障用户服务质量和医生执业安全。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组建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持续打磨和落实《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核心制度》以及《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标准化诊疗路径》。截至2023年底,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已聘请了8名首席医学专家、33名特聘医疗专家,达成关于各专科线上高频疾病标准化诊疗共识,发布标准化诊疗路径223个,以及12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质控制度、诊疗路径已贯穿于日常管理和服务中。


>>>>

技术贯穿诊疗全流程,兼顾质量与效率


京东健康持续推动数智化技术变革,发布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并将其作为新一代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建设的技术底座,贯穿医疗服务全流程。


在“京医千询”支撑下,京东健康打造了全病程智能辅诊平台,诊前环节实现精准医患匹配和疾病筛查,诊中环节帮助医生实现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的双提升,诊后环节覆盖全疾病周期全场景,实现精细化患者管理和数据沉淀。全病程智能辅诊平台上“生成”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还能有效整合线上线下全域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诊断和治疗水平。


此外,京东健康还基于“京医千询”推出了智能医生助手、RWD平台、新一代医院智慧服务系统等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更多行业参与者。


互联网医疗行业演进趋势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老龄化趋势下,潜在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平台可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需要不断突破,建立医药险联动的良性循环生态。


首先,我国人口结构已迎来老龄化的关键拐点,互联网医疗进行线上“适老化改造”,匹配适用于目标用户的交互形式或产品,将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


中老年人口是慢病高发群体,也是互联网医疗的目标用户群。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至2022年末,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我国61年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与中国人口负增长相伴随的是人口老龄化,二者相互强化。


京东健康的线上问诊服务中,60岁以上用户已占12.83%,且中老年用户正逐年增长。互联网医疗平台持续进行功能优化,简化诊疗流程和页面设置,设置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语音、视频等交互形式,开发智能终端采集和管理老年人健康数据,将有助于服务渗透至更多老年群体。


其次,随着线上基础设施搭建到一定程度,互联网医疗又将“回归”线下,注重本地化服务,与线上服务形成闭环,进一步满足用户对高效和便捷的需求。


图片14线下服务.png 


线下服务整体涉及三大板块:院内就诊、院内消费和到家服务,其中院内就诊主要针对疾病诊疗,包括线下门诊、就医陪诊、手术住院等,是部分疾病治疗不可或缺的内容;院内消费主要是消费医疗,包括疫苗、口腔、眼科、医美、体检等,仍然涵盖必需的线下环节;到家服务主要指及时的护理上门、药品配送等。这些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相互促进,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


最后,互联网医疗搭建新型服务体系无法一蹴而就,体系完善之路任重道远,距离实现医药险联动的良性循环还有巨大创新空间。


医疗方面,将着重加深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着重从疾病诊疗延伸至健康维护;药品方面,将着力打造专业化药事服务,保障高效供给的同时,也保障用药安全、用药依从性,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支付方面,除了个人支付和医保支付之外,通过多维度的医疗健康数据促进商业健康险产品创新,以覆盖互联网医疗服务,并进行企业健康管理市场教育,拓展由企业支付的服务。

 

以上为报告主要内容节选


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获取报告全文,添加过请主动询问:


二维码.png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张晓旭

关注互联网医疗,欢迎来扰。微信:zxx317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美团、华为忙“出圈”,医疗梦几时成真?| 2020年度盘点

动脉橙产业智库发布《2020全球数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阿里健康背后的全盘布局解构,疫情考验下远不止医药电商

通过分析5000家企业的资本数据,我们看到了12个医疗细分赛道的现状和未来

张晓旭

共发表文章225篇

最近内容
  • 业界最看好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加速奔跑

    2024-04-23

  • 收入连续增长,方舟健客如何跑通互联网慢病管理?

    2024-04-18

  • 年年都有IPO,武汉大健康赢麻了

    2024-04-08

上一篇

P药风光褪去,RSV疫苗大战打响

2024-02-01
下一篇

刚开年,有VC决定不投教授了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