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百余位教授创业,西安交大构建“硬科技”的黄金时代

作者: 沈宇婷 2023-11-16 10:00

看硬科技创新,一定绕不开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为西安交大)。


建校百余年来,这所大学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在投资人眼中,这所低调且有实力的高校也是重要的项目源。“在机器人领域,除了熟知的哈工大、北航系创业者,其实西安交大校友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一位硬科技投资人曾在采访中表示。而这里也正在走出一位位科学家创始人。2021年至今,西交大教授纷纷下场创业,在陕西共创办科技型企业150余家。


引进创新人才,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一流大学以培养杰出人才为己任。


截至目前,西安交大共有200余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迁校以来,西安交大向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29万余名,学校培养或在校工作的院士89名,走出了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这是一个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地方。”是对西安交大最准确的评价。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影响一代代交大人。


同时,在西安交大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引进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几年,西安交大共遴选青年拔尖人才700余人,校外引进500余人,国家“四青”或更高级别人才计划入选者280余人次。


“西安交大在引进人才时要求非常高,要么是基础研究水平走在国际前沿,要么是工程技术研发能力处于行业尖端,且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西安交大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王荷凤曾公开表示。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一方面西安交大邀请国内著名高校的学科“大同行”专家进行面试;另一方面学校也会充分考虑不同学科间差异,根据学科方向精准进行“小同行”函评。


引入高层次人才仅是第一步。为了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西安交大在全面实施Tenure Track的基础上,推行独立PI制,给予引进人才在方向确立、平台建设、经费使用、组建团队、学生培养等方面的独立自主权;同时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年度与聘期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制度,既允许“全能冠军”,也允许“单项能手”的存在。


除此之外,西安交大还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青年拔尖人才。一方面,学校会根据学科大类的不同进行定额支持;另一方面根据研究属性、现有研究平台,由青年人才提出研究平台需求,学校组织专家论证,予以专项支持,确保引进人才可以迅速开展一流研究工作。同时,对业绩突出者,学校也会予以科研经费奖励,鼓励其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良性循环让西安交大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汇聚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形成了西部地区创新人才高地。


培养一批技术服务生力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人。但在国内,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专家却是稀缺人才。


项目的精准对接离不开科技经纪人的牵线搭桥。一方面,科技经纪人要对接高校科技资源,瞄准有意向转化且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帮助科研人员与相关企业和销售渠道对接,促成转化。另一方面,科技经纪人还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产业发展的动态,让成果与需求精准对接。


一名成熟的科技经纪人凭借自身对行业的了解,不光要清楚科研人员做什么,还要了解科研项目的应用,推动成果落地的同时,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产业升级转型进行引导。


“成果估值、合作方式、资源对接、投融资、法律服务,甚至是路演指导,顺利走完这‘一步’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完成大量专业而庞杂的工作,往往还需要科技经纪人团队作战。”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助理、科技经纪人侯莹曾在采访中这样表示。


而如何培养科技经纪人?


在西安交大“选、培、用、管”科技经纪人人才培养体系中,学校首先搭建起了人才胜任力模型,以实现“人才画像”选人;而后通过“独创理论+实践课程体系”、编制自主知识产权内训教程、搭建实践基地言传身教、建立“总部+大区”传帮带等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转移人才。


在用人模式上,西安交大采用赛马模式和能上能下。而在管理模式上,西安交大则采用OA系统业务管理和“事业+待遇”人员管理,刺激人员积极性。


目前,西安交大已经建立了一支57人的专职科技经纪人团队。他们各有分工却目标一致:产业链研究、招商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得益于这支科技经纪人才队伍,西安交通大学才能快速融合创新端和产业端。


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先“验证”再“转化”


很多时候,高校成果束之高阁的原因是科研人员不了解科研成果转化。因此,科技经纪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梳理和发现校内创新成果,并从概念验证、种子孵化和天使熟化三个阶段,帮助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


在最前端,科技经纪人挖掘成果技术,盘活存量资源。近三年,西安交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技经纪人走访科学家团队1600余人次,累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据了解,团队已梳理存量技术成果3万余项,并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成果清单。


创新成果被发现后,西安交大通过概念验证,帮助创新成果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第一步。


2018年,西安交大成立全国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西安交大概念验证中心联合政府背景资本发起成立并专注于生物及环保、新材料等方向的微种子概念验证基金。


该基金以小额早期科技投资及专业管理为主,投资额度属于微种子范畴,一般为10-20万。项目投资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目标以原理概念性样品或样机为主,“成熟一个转让一个”


概念验证中心为早期研究提供了种子基金,弥补了那些不能通过任何常规渠道得到资助的早期研究提供种子基金,弥补了单纯的大学研究与天使投资、风险资本资助的新创企业之间的空白。


给科学家拉个“朋友圈”


在科研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中,政府和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在政府引导下,龙头企业广泛覆盖产业,能够实现产业链稳定发展,把握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中小企业虽然在财力和人力上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却是创新生态系统中最具活力的因子。


因此,西安交大的原创技术成果及其衍生企业,都在通过科技经纪人专业化、市场化的精准服务,积极与外部创新因子保持紧密的联系,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方面,西安交大学打造“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合作模式(“1121”模式),通过企业在高校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联合创新中心,聚焦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五年来(2018年-2023年),西安交大与1100余家陕西企业“联手”,合力攻关突破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与秦川机床共建“陕西高端机床研究院”,研制开发1500mm非球面、蜗杆磨床、数控磨齿机等系列产品;与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难熔金属管材及异型构件制备技术研究中心”,从关键钼材料到产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链”;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西安交大-斯瑞铜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共同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同时,西安交大还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利免费“开放许可”制度,挑选300件高价值专利,免费开放给全省中小企业。目前共有227件专利已签订许可合同,深度绑定创新成果和陕西省中小企业的联系。


校地合作方面,西安交大提出“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合作新模式。西安交大与陕西各地政府共同推进创新转化:与榆林市共建“西安交通大学—榆林金融研究院”;与榆林市府谷县共建“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与汉中市共建飞地科创中心(孵化器)……以邱爱慈院士、管晓宏院士、孙军院士为代表的多个科研团队成果也在陕西各地市落地转化。


除此之外,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汉中、延安、渭南等地市共建立分支机构17家,派驻科技经纪人19人,调研地方企业1500余家,共挖掘技术需求760余项,推广科技成果1100余项,推动校地校企合作项目101个。


无论是与企业深度绑定,还是飞地孵化模式,都加速了西安交大科研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同时提高了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共赢。


整体来看,创新人才、技术转移人才、资本力量、外部企业、政府支持,都是西安交大得以打造创新生态的重要因素。如果把西安交大的创新生态比作一个闭环,那西安交大就是中心,一方面创新人才与技术转移人才推动学校整体成果转化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资本和企业的介入则为学校成功转化提速。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62篇

最近内容
  • 清华大学&微构工场,新增一项合成生物学专利公开

    14 小时前

  • 4月成果转化公示,7所高校院所交易额超亿元!

    15 小时前

  • 上交大,公开一项内窥镜专利!

    2 天前

上一篇

对话龙华医院郁超:泌尿男科治疗,中医大有作为

2023-11-16
下一篇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瀚凝医疗创始人迟波确认出席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