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公益服务,广州迎来一家认知与睡眠的脑科学医学中心

作者: 王鑫雪 2023-07-17 12:21

7月伊始,一场“守护校园心理健康-关爱教师心理健康”活动与一场关于“脑与学习”的科学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该活动由广州认知睡眠医学中心、广东经济科教频道、广州日报·岭南少年联合举办。

 

国内著名儿科学专家曾其毅担任本次会议的主席,国际儿童认知与行为发展研究联盟·守护校园心理健康公益行动秘书长罗伯秩、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会长胡顺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主题分享环节,“脑与学习”论坛的发起者,广州认知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谭晓莹博士从人类认识智力和探索智力评估测量研究与实践历史的角度,为现场参会者与线上40多万直播观看者科普了大脑认知功能评估科学的发展概述;

 

尔后,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学组副主任委员秦岭主任医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硕士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专家蒋涵博士也分别就《认知的信息论-孩子的大脑是如何学习的》和《A娃的有效学习-挑战和机遇并存》进行了学术演讲。


授旗仪式.png

 

并且,在现场,“守护校园心理健康公益行动”正式启动,著名儿科学专家曾其毅教授为参与本次公益活动的校方代表授旗。与多数守护校园心理健康公益活动面向群体学生不同,此次开启的守护校园心理健康公益活动的面向群体为教师。而在接下来的主题分享环节,资深临床心理治疗师李丹丹博士详细介绍了背后缘由以及该公益行动的具体服务内容。


一个聚焦教师心理健康的公益活动


“在心理学的破冰活动中,有一项非常经典的项目,就是让班级里每一位小朋友拿出长形彩色纸,随机写下另一位小朋友的优点。完成后老师会将这一张张彩色纸卷成环再一个个串起来。如果大圆环上任何一个小圆环出现了变化或缺失,则很容易被发现。”分享开始,李丹丹博士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但如果,出现变化的是那个把环串在一起的人呢?”

 

李丹丹博士抛出的疑问让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诚然,在校园心理健康这一议题中,相较于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备受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似乎处于更为模糊“灰色”的地带——没有被漠视,但也没有占据中心。

 

那么,教师群体的心理状况究竟如何?

 

在分享中,李丹丹博士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如果我们查看近10年的文献,不难发现,老师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而相关结果也表明,约有70%及以上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约有1/3的老师认为自己存在工作倦怠,且有50%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不佳,需要帮助。”


李丹丹.png

 

而在2020年,李丹丹博士的团队也选取了广西南宁市五所公立小学的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五所学校的教师有6项躯体及心理健康症状得分高于正常人群,即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怖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换言之,五所学校的教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并且,在工作压力源的排序中,“学生”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余影响较大的因素还包括“人格”“工作负荷”以及“工作环境”。

 

其中,“学生”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成绩表现,“人格”因素则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归因方式。通俗一点来说,便是如若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更倾向于将其归因于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问题、教学方式有问题还是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这两点可视为教师工作压力来源的“内部因素”,“工作负荷”和“工作环境”则可被视为“外部力量”。

 

据此,李丹丹所在的团队决定以公益活动的形式帮助教师应对“内部”工作压力来源。具体而言,自今年暑假开始,团队首先将会给每一个参与公益活动的广州中小学学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形成心理健康档案,再根据普查所得结果开展针对性的科普讲座,告知教师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及预防压力的方法,尔后,再为教师提供一次群体干预,即团辅课程,帮助教师厘清责任边界以及自如应对情绪及压力问题。

 

“如何让老师们学会一些基础的心理问题干预技能,学会建立责任边界,厘清学生成绩表现与自身能力的关系是本次公益活动的重中之重。”李丹丹表示,“但我们也深知,教师心理健康的预防与干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本次公益活动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在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够给出一份长期的教师心理健康干预解决方案。”

 

最后,李丹丹也呼吁有关部门及相关产业给予教师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以重视,多方携手,帮助教师应对工作压力“内部因素”,尽力调节“外部环境”,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一场关于ADHD孩子与普通孩子认知功能的“对话”


在教师心理健康受到关注之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及相关体系的建设早已热闹非凡。

 

在本次论坛中,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硕士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专家蒋涵博士与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会儿童青少年认知医学组副主任委员秦岭教授也分别就ADHD儿童(简称A娃)的学习干预与认知信息论进行了探讨。


>>>>

A娃学习困难重重,干预方式要从“训中学”变为“学中训”

“学习是为他自己学的,是他自己的事情!以前XXX还能记住作业,现在记不住了,这肯定是他自己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订正问题了,他的学习态度越来越差,以他的速度怎么会做不完,我们每节课都关注XXX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努力在他身上简直是无用功。再这样下去,我也是真的没有办法了……这对其他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分享伊始,蒋涵博士展示了两张与A娃家长聊天记录的截图。截图中,老师的语气颇为强势但也透露着无奈,而家长的回答中,除了透露着同样的无奈,还添杂了几分卑微。


娃.png

 

从中,我们似乎也能感知到ADHD儿童面临的一些困境——学习困难以及因此受到的“诘难”,例如,于老师而言,其尽心尽力可能却未得到明显成效;于其余家长而言,老师对A娃的“过度”关注可能会引发其不满,从而质疑教育公平性。

 

因此,开展ADHD儿童干预十分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ADHD儿童干预工作仍面临两大痛点——一是确诊时间较晚,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且还将由此衍生出两大问题,即年级越高,干预难度越大,干预频率越高,且年级越高,学业任务更重,学业-干预-休息三者难以平衡,容易促使家长及儿童放弃干预;

 

二是儿童症状改善后家长的干预意识有所放松,可能导致干预中断从而错失宝贵时机甚至将以往干预成效清零。

 

因此,ADHD儿童干预强调早干预、长期干预,并还需要配以专业的干预理念与干预方案。

 

而在多年的探索中,蒋涵博士团队针对ADHD儿童的干预理念也从最初“降低症状、改善认知”的单训模式逐步转变成了“改善学习参与、学习情感、学习成效,提高校园适应”的训中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迭代至强调“个别化学习、元认知学习、系统学习”的学中训模式。

 

训练方式也由单训模式、迁移训练过渡到了融合多维度、多颗粒度和多效能的综合训练方式。

 

但在分享接近尾声之际,蒋涵博士也感慨道:“其实,针对ADHD儿童的干预,还存在许多盲点与堵点。例如,家长对ADHD的认知还需进一步提升,医教还需进一步融合,线下ADHD干预中心分布不均造成干预途中的不便等。这些问题都非一己之力能够解决,还需各界共同为之努力。未来,道阻且长,但我们终会行则将至。”


>>>>

认知能力各有千秋,教育还需“因材施教”

谈及教育,谈及学习,能探讨的话题很多,“大脑是怎么学习”的无疑是其中最为根本的话题。原因在于,“弄清楚了孩子的大脑是如何学习的,才能知道每个孩子认知功能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秦岭教授为此做了“认知的信息论----大脑是如何学习知识信息的”专题分享。

 

1948年,香农发表了信息论,其精髓便在于将通信的内容抽象为了信息,且可将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加工变为严格的数学运算。在此基础上,认知信息论也随之演变而来——人类认知活动也可被视为一种信息加工活动,也可用严格的数学模型来加以描述。“通俗一点来说,人脑的功能就是处理信息,仅此而已。”

 

而人脑处理的“信息”主要分为两类——实况性知识信息与规律性知识信息。实况知识信息主要包含实物的存在状态、属性等,规律知识信息则是若干概念,事物之间的关系及运作规律等。


秦岭.png

 

同时,秦岭教授强调,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尽相同,有的人处理实况信息十分得心应手,却对规律信息的处理“无从下手”,而有的人“生来”便有较强的规律信息处理能力,却拥有较低的实况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对学生认知能力(人脑处理信息能力)的观察与评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帮助教师实现精准教学。

 

但同时,秦岭教授强调,现阶段,出于专业资源有限及科学伦理因素的考量,认知功能测评仅适用于在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群体中开展,对于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症状的人而言,无需开展认知功能评测,其某模块认知功能的高与低,仅在理念层面上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为其自身制定成长路径提供参考。

 

这意味着,认知功能评测,的确可行。 


一家关注认知与睡眠的脑科学全数字医学中心


认知睡眠医学的建立与大脑认知发展的科研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在论坛中,谭晓莹博士也分享了认知功能评估科学的发展概述,从智力与智力评估测量研究与实践的历史出发,介绍了当前科学界主流的大脑认知评估技术Das-Naglieri认知评估系统(简称DN.cas)大数据化过程。


谭晓莹.png


1988年,JP.Dass提出的智力PASS理论,成为学术界公认的五大认知模型之一,也是认知功能评估的转折点。


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邓赐平教授开始PASS理论的中文版及中国模型研究,

 

2008年,在国家创新计划的支持下,在JP.Dass指导下,邓赐平教授、梁正友教授和秦岭教授联合进行了DN:CAS大数据化云系统的研究;

 

2022年,在前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李丹丹博士、谭晓莹博士以及秦岭教授完成了认知信息加工训练与场景化执行功能训练系统的研发工作,并于近期编入了《中国儿科疾病诊疗规范》《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第二版)与《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第二版)中,学术与临床地位可见一斑。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以李丹丹博士、谭晓莹博士以及秦岭教授为核心的广州认知睡眠医学中心的医学团队,其参与的Das-Naglieri认知评估系统(简称DN.cas)项目,早在立项之初即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验收,此后被中国20余家知名三甲医院引进用于科研和临床工作。

 

而在近日,DN:CAS认知功能评估系统人才培养基地正式落地于广州认知睡眠医学中心,结合科研团队自研的“临床行为与症候评估系统”、D-cogent场景执行功能与认知信息熟悉训练处方系统,可为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和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也为认知科学从业者提供一个高端临床大数据科研平台和专业人才标准化学习培养基地。


中心.png

 

动脉网了解到,由天赋数字医学科技公司投资的广州认知睡眠医学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越秀)重点引进项目。以诚实的态度追求科学 、以人文的精神关爱生命为愿景,该中心融合了神经科、儿保科、心理科、康复科、检验科、睡眠科等多学科科室,下设数字化神经发育障碍门诊、数字化标准化多动症门诊、数字化学习困难门诊、数字化睡眠门诊、数字化语言发育门诊以及数字化心理健康门诊,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和睡眠障碍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诊疗服务;同时也开启认知睡眠医学连锁化发展的蓝图。

 

在未来,天赋数字医学科技与广州认知睡眠医学中心还将积极推动守护校园心理健康公益行动、青年教师科研支持公益计划、校园心理健康哨所援建公益行动、儿童青少年睡眠健康白皮书以及睡眠健康护航公益行动等公益事业,助力提升儿童科学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儿童健康与防控体系贡献科学的力量。

相关赛道 医疗信息化
文章标签 会议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鑫雪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关于参加“2022中国数字疗法发展高峰论坛暨数字疗法专题展”的邀请函

临床指导原则先于非临床出台,核药新政释放哪些信号?

罗氏诊断-鼎晶生物卓越创新中心揭幕,进一步构建肿瘤个性化诊疗生态圈

阿斯利康开启生态圈主题路演专场招募,聚焦呼吸、三高、肿瘤领域

王鑫雪

共发表文章151篇

最近内容
  • 从为国外品牌代工到推出自有品牌,这家创立14年的企业如何实现运动医学耗材国产替代?

    2 天前

  • 携升级版CBCT亮相西部国际口腔展,瑞德医疗如何掘金口腔影像赛道?

    2024-04-28

  • 主攻神经介入经桡入路,这家企业如何在两年内实现自研产品商业化?

    2024-04-28

上一篇

英伟达5000万美元入局,被嫌弃的AI制药为何风再起?

2023-07-17
下一篇

脑机接口热度未减,脑虎科技学术、临床全面开花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