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三位顶级投资机构合伙人讲述:BioBAY如何用15年打造资本生态圈?

作者: 朱雪琦 2022-09-14 10:00

image.png



2006年3月22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进行了开工典礼,典礼在上午进行;当天下午,中新创投和国家开发银行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创业投资母基金举办了签约仪式。该母基金是中国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人民币母基金,当时的总规模是10亿元人民币。


一个创新型的生物医药园区的开工典礼和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创投母基金的签约仪式放在了同一天。“机缘巧合之下,创投和生物医药产业就完美地在同一个点上,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在同一个物理时点上融合了。”时任中新创投董事长的林向红此后回忆。


打造生态圈是理解过去15年BioBAY发展的关键,其中,持续打造资本与产业相互支撑的资本生态圈尤为重要。BioBAY一成立就跟中新创投(后更名为元禾控股)这样的投资机构共同成长;2013年,BioBAY作为基石LP发起成立了元生创投;通过做 LP 的方式,BioBAY把众多投资机构聚集到一起,包括礼来亚洲基金这样的行业头部基金。


动脉新医药邀请到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礼来亚洲基金管理合伙人陈飞,他们分别谈了谈,过去15年里,3家顶级投资机构——元禾控股、元生创投和礼来亚洲基金,如何参与到BioBAY资本生态圈的建设中。


1费建江(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


BioBAY 2007年正式开园,但是其成立可以回溯到2005年。2005年10月,作为中新创投全资子公司筹建,也是中新创投办下了BioBAY的营业执照。


我认为,中新创投和BioBAY的关系共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到2007年,是中新创投和BioBAY关系的第一阶段:我们帮助BioBAY搭班子、做产业规划、搞建设。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人。中新创投一直秉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我们最初的团队里,并没有生物医药产业背景的人,如果我们去主导或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开发,自认为是不够专业的,因此,需要找专业的人来做这件事情。


但是,中新创投是国企,薪资待遇是按照国有企业的标准,其实不太容易吸引高端人才。我们的突破在于,用较为市场化的方式去招聘,例如尝试用职业经理人的方式,以偏市场的待遇、更好的条件去吸引优秀的人才。最后通过多个途径,找来了BioBAY的第一任总经理刘毓文。


此前在国内,一个完全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的建设流程大致相同:政府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划一块地做规划、建设与招商。政府发展产业的思路是先看当下,因此招商策略也是看国内有哪些好公司。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国内政府产业园的打法。


最重要的是,中新创投是一家投资机构,从投资角度去建设产业园,有两点不一样:我们并不着急做规划、搞建设,而是先研究产业,因为我们希望能够投资未来,未来重点要发展什么产业,就决定了当下的招商重点。


回到2005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以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国内难以找到投资未来的招商对象,所以BioBAY的招商团队一开始就选择走向海外。


第二阶段,2007年到2013 年左右。这段时间,中新创投(2007年更名为苏州创业投资集团,2012年更名为元禾控股)更多是在为整个BioBAY的未来产业发展打造生态。


产业发展需要吸引更多的行业人才,所以最重要的是软环境、产业氛围的打造。苏州此前不是一个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区,产业基础薄弱,要打造产业氛围很难。我们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来做这件事,一个可能的方式是办会,把冷泉港亚洲会议落地苏州。


我也有幸参与到其中。2006年,沃森访苏之后,我和刘毓文飞到美国和冷泉港谈判。我清楚地记得,加上往返行程,总共四天时间,谈了两天,最终签好了协议。我们还去了沃森家里做客,现在回忆起来,是非常难忘的经历了。


当然,作为一家投资机构,第一批入驻BioBAY的企业,元禾控股大部分都参与了投资。


BioBAY一成立就跟投资公司共同成长,正因为这个原因,BioBAY对资本有天然的领悟力,他们的血液里面有投资的意识。初期入驻园区的一些公司,BioBAY也进行过一些投资,这些投资带来了很好的回报,比如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把BioBAY园内企业的发展模式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资本与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说,2011、2012年的时候,信达就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一开始走的就是资本市场的模式。


这时,我认为整个BioBAY自身的能力、生态的打造也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


元禾控股也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边界的。2013年前后,BioBAY从元禾控股的体系中完全独立出来。元禾控股和BioBAY的关系也进入了第三阶段,更像是兄弟单位,回归到资本跟产业园区的关系,互相支撑,共同发展。


2013年后,BioBAY做得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造自己的资本生态,聚集更多的医疗行业投资机构到苏州来。2013年元生创投成立,BioBAY是最重要的出资方之一,元生创投的创始合伙人陈杰,同样也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招聘的。


通过做 LP 的方式,不仅仅是元生,BioBAY把众多投资机构聚集到一起。其实这和元禾控股做母基金的思路是一样的。


在我看来,过去15年,最重要的是,BioBAY在成体系、持续性地建设产业园区的方方面面。不是换个领导,发展思路就会变,每届上任的领导都在持续地打造资本与产业相互支撑的生态,整个团队的资本运作理念一直都很超前。


产业投资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资本也需要一个纽带。投资是一场接力赛,投了第一笔,后面要有机构投第二笔、第三笔。没有机构接力,就会引起投资机构的担心。但是,BioBAY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完善的投资生态,聚集了各方面、各个阶段的医药投资人。


15年,产业在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去研究什么才是产业的未来;但是我觉得BioBAY始终不变的,是从一开始就确立的,通过专业和市场化的思路去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系统性地去打造投资生态圈。


2陈杰(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2013年元生创投成立,BioBAY的企业基本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很多好苗子,需要资金的支持。但那时,北京、上海的一些PE 基金或者 VC 基金因为不在苏州,对BioBAY的企业缺少充分的了解。

 

成立元生的思路很清楚:当时,园区的政府引导基金,在吸引外部资金、专业人才招聘或者审批流程上,因为国有体制的限制,难以对对市场化基金的形成示范作用;如果以BioBAY为主导,成立一个市场化的VC 基金,会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吸引更多基金到BioBAY来投资。

 

同时,BioBAY作为元生创投最大的基石 LP 和重要的发起方,自然会对元生创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他们对园内的项目最了解,可以帮助元生找到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则得到元生提供的资金支持。当然,BioBAY、新建元,或者其他的 LP 也会得到财务上的回报。

 

基于以上三个背景,BioBAY和新建元作为 LP 的元生创投就成立了,决定走市场化机制,只针对生物医药赛道,首先以BioBAY为大本营进行投资。

 

第一期基金,除了BioBAY和新建元出资,我们还需要在市场上募资。在当时的投资大环境下,募资非常困难。

 

当时,中国的医药基金,真正做 VC 的并不多,愿意投早期的VC很少,资本市场可以说是全民PE。投创新药,一个很现实的、也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怎么退出。2014 年,我们只能跟 LP 解释,很多创新药的公司都是搭建境外架构,将来会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但是,BioBAY园内企业正在做的事情,确实代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和LP充分沟通,建立他们的信心;也因为有BioBAY的背书、新建元和园区各方面的支持,第一期资金的募资顺利完成。募集到的基金,大部分都是市场化的,我们在很早得到了宜信母基金的支持,其他投资者则包括苏州本地的知名民营企业家,我也动用了自己的关系,找到一些朋友、同学以及过去的一些合作伙伴。

 

需要指明的是,BioBAY是我们的投资大本营,但是我们并不只投 BioBAY的企业,而是一开始定位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VC。苏州园区的领导和BioBAY都很开明,以投优质项目为出发点,要把元生做大做强。

 

随着BioBAY越做越大,需要的合作方也就越来越多。元生创投做第一期基金的时候,BioBAY作为LP只投了元生创投和通和资本。后来入驻BioBAY的项目迅速增多,需要更多的基金参与进来,从2017年开始,BioBAY作为 LP 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和更多资本建立了合作。

 

BioBAY在发展壮大,元生创投也在发展壮大。在我们一期、二期基金中,BioBAY的出资比例都比较高,但后来我们的 LP 也越来越多样化,引入了多个母基金,甚至国家队也成为了我们的 LP。元生创投的项目来源也更加丰富,设立北京办公室,深圳办公室,进一步面向全国。

 

元生创投和BioBAY都在飞速成长,但核心合作关系一直没变。元生创投的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基金,BioBAY一直是基石投资人,也一直在我们的投决会中。BioBAY的每一届领导以及核心团队都跟元生创投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

 

在元生的投资版图里,BioBAY入驻企业的投资比例在一期达到40%-50%,二期之后一直稳定在20% 到 30% 之间。

 

元生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园内企业开拓药业。我们对童友之博士很了解和认可,2014年,童博士碰到了融资困难,谈了很久的投资没有谈下来,项目要进临床急需用钱。元生创投独家投资了开拓药业2000万人民币。签了投资协议一个多月后,开拓就拿到了临床批件, 2000 万对他们开展的一期临床很关键。

 

元生的一期基金投资了不少像开拓这样的项目,博瑞生物、亚盛医药、纳微科技等都是在比较关键的时候拿到了元生的投资。现在到四期基金了,又碰到生物医药投资的低谷期,很多项目出现了募资困难,有点回到2014 年、2015年的状态。

 

但投资毕竟还是一个商业行为,创始人想把企业不断做大,不能只靠元生创投一家基金。园区的基金在市场上都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他们很专业,能帮到初创企业,并且能在市场上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我们去投外地的一些项目的时候,当地的政府引导基金或者当地 LP 参与投资,坦白说,大家会担心投资行为是基于当地政府的行政命令,而不是市场行为。但是在苏州,无论是元生创投还是BioBAY作为 LP 的其他基金,他们投的项目,代表的是一种广泛的市场认可,对企业后续融资是一种背书。

 

我觉得这就是生态,BioBAY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投资生态是很重要的。

 

据我了解,2020年到2021 年之间,国内有很多基金都到苏州来设办公室,甚至在苏州发起成立基金,将人民币基金注册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在中国的创投版图上已经越来越活跃,毫无疑问,BioBAY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陈飞(礼来亚洲基金管理合伙人):


礼来亚洲基金2008年成立之初,我们就和BioBAY建立起了联系。

 

当时,上海、苏州、杭州都是我们投资布局的重点区域。和BioBAY一接触,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眼光和着眼点比其他城市的园区更高、更长远。

 

因为几任领导人产业布局的长远眼光,加上政策的支持力度,给园内企业提供的一条龙服务,BioBAY的产业规模在此后几年快速扩大。这是我们过去10年的一个观察,但是在10年前,我们只是相信这个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到底是在苏州、上海亦或是其他城市,是个未知数,但如今这个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我记得很清楚,2009 年后,上海有很多生物技术公司,在之后 5 到 6 年的时间里,因为人才政策、生产基地等原因,逐渐从上海迁移到了苏州。

 

BioBAY的生态圈已经建得越来越完善。2008年,园区内各种类型的企业都聚集在一起。这几年,我们看到园区已经开始规划,创新药企集中在一个区域,医疗器械和诊断类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mRNA、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里。

 

我们在园区里的第一笔投资则是在 2009 年,投资的博瑞生物医药已经在科创板上市。我们的投资逻辑过去十几年一直没变,优质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创始人和管理层,有领先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管线,产品有广阔的市场,我们希望帮助这样的企业做大。


礼来亚洲基金在园区的第二笔投资是信达生物,这也是迄今为止礼来亚洲基金最大的一笔投资。我们很早就认识了俞德超博士,我们投资信达只比富达基金晚了大概五个月,但估值高了一倍,而且之后的每一轮融资我们都持续参与。事实证明,只要我们选择好的企业,任何时候投入都是对的。

 

投资信达后,礼来亚洲基金帮助信达做了几件事。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另外一个更为重要,帮助信达与礼来制药建立了非常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信达与礼来制药几次战略合作,总的合作金额在几十亿美元。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的创新药企业跟跨国企业最大规模的合作,而且是一系列的合作。

 

今天回头看,礼来亚洲基金在BioBAY的被投企业达到 21 家,总的投资金额在7亿美元左右,平均一家大概 3000 多万美元。很多企业,礼来亚洲基金都是连续投资,甚至上市以后都会继续跟投。

 

如果按地区的排名,礼来亚洲基金在苏州和上海投资的企业最多,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我观察到,大概2016年以后,BioBAY开始规模化地吸引一些外来资本的关注。外来资本会看行业的制高点,而这个行业制高点在上海和苏州,苏州的制高点在BioBAY。

 

在我看来,园区的战略方向和我们未来投资的方向基本都是契合点。园区希望更多前沿的、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企业落户;当然,想要落户 BioBAY,竞争激烈,门槛较高,所以VC 机构投资后,也会帮助企业落户,并且在生产场地、研发实验室、后续贷款等各方面提供支持。所以园区、VC机构 、企业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良性的互动关系。

 

我认为 BioBAY打造的企业生态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具备前瞻性,有充分规划;同时,对入驻的企业非常友好,是一个真正的服务性的园区。

 

对于投资人来说,过去看项目也非常便利,企业多、效率高,一次可以调研多个企业。去年一整年,我到BioBAY看项目,和企业交流非常频繁。在园内 A3 楼,礼来亚洲基金也已经设立了办公室。

 

苏州的整体创投环境也非常好。无论是对 LP、GP,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如此。

 

BioBAY也是我们人民币基金的一个重要LP,大家的交流互动得以更进一步。 从2015 年开始,礼来亚洲基金人民币基金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期其实都注册在了苏州。

 

苏州有全国最早的、最市场化的成功的母基金元禾辰坤。如果是元禾辰坤投的GP,我相信在市场上会获得更多的 LP 的信任跟支持,这是一种无形中的背书。

 

苏州的LP,像元禾辰坤、BioBAY,苏州基金,苏州中新等,则都具有行业前瞻,据此进行投资布局。

 

苏州创投环境的优越性,还包括注册、被投企业的退出、税收等各方面,非常透明和便利。

 

当然,我们看一个城市打造的创投环境,首先看的还是产业布局。我们不会把基金放在一个生物医药产业比较薄弱的城市,而是会放在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里。被投企业所在的产业如果是非常良性的产业,而且在快速发展,那跟所在城市之间,就是正向的促进作用。

文章标签 观点深度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朱雪琦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十一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五站!

2023创新药及供应链白皮书:解读近400起融资事件,百余条临床管线与BD并购

药物递送白皮书:资本寒冬逆势火热、近3年吸金443亿,万物偶联最具想象空间?

AI+新药行业的“下一站”:临床场景的破局尝试,引而待发的AI+新疗法

朱雪琦

共发表文章25篇

最近内容
  • “寒冬”观察:第五套标准暂停,创新药企的倒闭并购还没有大规模发生

    2023-11-02

  • 礼来入局再次释放信号,大药企多了一块必争之地

    2023-10-27

  • 分析77家上市biotech的研发生产力和投资回报率,这项研究发现了什么?

    2023-06-26

上一篇

第七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暨易贸生物产业展览(EBC)在苏州隆重召开

2022-09-14
下一篇

叮当健康今日上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再下一城

2022-09-14